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党风廉政建设 > 正文
坚贞长养浩然气
来源: 作者:纪检监察室 日期:2017年05月02日 09:37 点击次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王新伟

“吴陵好,绝技柳梅双。檀板难消南渡恨,歌衫未卸北平装,一例管兴亡。”这首《望江南》如今静静地挂在东城河边的泰州梅兰芳纪念馆里,供游人欣赏。这首词里的“梅”字,指的就是梅兰芳先生。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名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1894年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巷,祖籍江苏泰州。他的祖父、父亲都是京剧名角,伯父是戏曲音乐才子。这样一个家庭,使少年梅兰芳自然而然地跨入京剧之门。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提高了京剧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在梅兰芳的演艺生涯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他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不忘祖国、牵挂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位艺术家的爱国爱民情怀。

剧以咏志 鼓舞人民

对梅兰芳而言,京剧就是他的武器。在内忧外患并存的年代,他从历史中汲取灵感,把抗日思想融入剧目,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早在“五四”时期,梅兰芳就根据古乐府《木兰辞》改编成大型京剧《木兰从军》,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宣传抗日,在友人叶恭绰的建议下,1932年,他以梁红玉“击鼓抗金”的故事为题材,编演了《抗金兵》。《抗金兵》演的虽是抗金兵,实则号召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此剧上演时,像一颗“精神原子弹”,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

《生死恨》这部爱国主义梅派名剧同样以宋金战争为背景,原是由齐如山根据明代传奇《易鞋记》改编成京剧。梅兰芳再度改编,以民女韩玉娘沦为金兵俘虏的悲惨遭遇,再现百姓遭难的血淋淋的现实,使老百姓感同身受。由于是反抗侵略的内容,激怒了当时上海社会局日本顾问黑木,他通过社会局局长出面交涉,以非常时期剧目未经批准为借口,不准上演。梅兰芳据理力争,严正拒绝,照演不误。

蓄须明志 四次拒演

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之际,梅兰芳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为敌人演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中断演艺生涯达四年之久,于无声处唱响一曲中华正气歌,回荡在天地之间。

暂避香港,空谷幽兰。1937年“八一三”事变以后,上海沦入敌手,有人登门请梅兰芳到电台播音,他以赴港演出为由,回答“没时间”。不久又有人登门,劝他演几场“营业戏”,说是“不关政治”。也有人动摇其说“唱戏是饭碗,我们唱给老百姓听,又不是为敌演出”。梅兰芳把手中香烟掐灭,站起来,坚定地说:“这个口子开不得。”1938年初,梅兰芳全家移居香港,深居简出,很少露面。他每天作画,打发时间。

不顾形象,蓄须罢演。1941年12月下旬,日本占领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蓄起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蓄起了胡子,惊讶地问道:“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数日后,酒井派人找到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梅兰芳以“须”拒绝,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自伤身体,舍生取义。梅兰芳为了拒绝日寇,不惜伤害身体,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请医生为他连续三次注射伤寒预防针,使自己高烧不退。梅兰芳说,这三针打下去,即使我死了,也无怨言,我是死得其所!医生满眼含泪给梅兰芳做了注射。日本人探清实情,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义正词严,不惧威胁。在沦陷区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做一次慰问演出,并于次日对梅兰芳夫人说:“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兰芳让夫人回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特务头子听后勃然大怒,硬领着梅夫人去看血淋淋的刑具,接着又在宴席上端来一铁罐硝镪水进行威胁,梅夫人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说:“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言罢,拂袖而去。

赈灾义演 心系百姓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国与家骨肉相连,密不可分。梅兰芳的家风就是一条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逆境中,梅兰芳始终严守祖训,坚持爱国至上的第一美德。在梅兰芳的演艺生涯中,赈灾义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国家有需要,他就立即推掉或推迟安排好的演出活动,积极响应,带头赈灾,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1934年,河南先后发生水涝与旱灾,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受灾民众达数百万之巨。时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的郑剑西受河南省赈灾委员会总务主任赵维诚之托,向梅兰芳发出了赈灾邀请。正在上海的梅兰芳获知,当即决定来开封举行赈灾义演。梅兰芳一行到达开封翌日起,即在开封国民大戏院连演3场,后又追加演出8场,反响强烈。河南省赈灾委在末场演出结束后,上台向梅先生赠送一面汴绣谢匾,上绣“灾民受福,德音孔昭”八个大字。

1935年7月至8月,长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水灾,共有241个县2200万人受灾。梅兰芳在义演前说:“在英国得知国内水灾,甚为关心。在即将举办的义演中,只要能多为灾区人民筹集到一分钱,灾区人民就多一分实惠。凡本人力所能及,义不容辞,深望诸位先生及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努力,共襄义举,本人谨代表各省灾民向诸位道谢。”

1935年,华北地区又发生特大水灾,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是年冬,时任杭州商会会长兼中国银行行长的金润泉发起“支援华北赈灾义演”活动,邀梅兰芳来杭演出。梅兰芳当即应允,他将原先的演出安排或推或改,率团及时赶到杭州。在延令路(今延安路)大光明戏院举行赈灾义演。一时剧院门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票。每晚剧场内外都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金润泉为庆贺演出成功,特在著名的六聚馆宴请梅兰芳一行。附近居民纷纷拥到六聚馆门口争睹梅大师风采。

梅兰芳毕生为人谦和,且极讲信用而仁慈,又自爱而讲气节。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称梅兰芳是“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于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