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表露,古往今来的家书中不乏关于廉政方面的精彩表述。像东汉马援的“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南朝徐勉的“以清白遗子孙”,北宋欧阳修的“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明代周怡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清代林则徐的“决不敢于俸禄而外妄取民间或下僚分毫”等,均是从家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劝诫子弟亲人的肺腑之言,读来十分真切感人。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家书中大谈廉政呢?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北宋欧阳修著《廉耻说》指出,廉耻,乃“士君子之大节”,即廉洁与知耻是官员最重要的操守。宋代吕本中撰《官箴》,开宗名义就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36字《官箴》已成尽人皆知的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些论述不仅大大影响了历代官场伦理,而且对中华廉政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党风廉,党风廉则政风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做官首先要做人,家庭伦理与官场伦理互为影响,而家庭伦理所形成的重要载体就是家训和家书。古人在家书中谆谆告诫子弟如何做人、如何做官,诸如志行高洁、廉洁清正、深仁高义、忠信笃敬、俭以修身、长才厚德、勤力务时、读书治学等,都是家书中的常见用语,目的是使子弟健康成长,传承家风,光耀门庭,客观上也对官场生态产生了有利影响,成为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古知今。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成国家战略,被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廉政文化内涵丰富,既有类似古代《官箴》的官场伦理,也有我党几代领导集体所积累的政治遗产,如两个务必、六个不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项规定等。近年来,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创新,推出了多种廉政文化活动,如诵读廉洁格言,宣讲廉政故事,创作廉政小说,拍摄廉政影视剧,唱响廉政歌曲,评选廉政模范,征集廉政漫画,组织廉政文化征文,设立廉政文化广场,举办廉政书画展览、廉政公益海报大赛、中华廉洁文化论坛等。采取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把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客观地说,这些措施有些贴近实际,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有些则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使廉政文化产品发挥长效作用,使廉政文化建设入脑入心?我认为,编写《廉政家书》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廉政家书》所收录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名人家书、老一辈革命家家书、革命烈士家书以及普通人的家书,大约100篇,可以说集中了中国传统家书中关于廉政文化的精华。通过家书原文和相关背景故事的介绍,从立德、立言、立志、修身、齐家、读书、治学等方面阐述为人、为官之道,倡导一种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娓娓道来,入情入理,真实自然。
编者发来书稿,我有幸先睹为快,印象最深的是革命烈士家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才有了各阶层民众空前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为了新中国而前赴后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俞秀松在1923年1月10日致父母亲的家书中说:“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礼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1931年在西北地区领导土地革命的王若飞在包头被捕,在近六年的铁窗生活中,他始终没有放弃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1933年1月在致表姐夫熊铭青的信中说,“弟处逆境,与普通人不同处,即对于将来前途,非常乐观。这种乐观,并不因个人的生死或部分的失败、一时的顿挫,而有所动摇。”大革命时期入党的韩雅兰出身民族资本家,她瞒着父母去了抗大,1937年4月18日从延安给父母亲写信说:“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子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作一点有意义的事业。”在家书所展示的历史画卷中,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先烈,还是和平年代的普通党员,不论是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还是基层的群众,聚集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在崇高理想的精神感召下,矢志不渝,鞠躬尽瘁。阅读他们的家书,如同一次次温馨的谈话,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洗涤,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为官做人要守住“底线”。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四个全面”的战略统领下,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事业。干事靠人,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当然,廉政文化建设是软性的,必须与刚性的制度建设相得益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但是,在补“钙”问题和“总开关”问题上,《廉政家书》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谢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