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党风廉政建设 > 正文
“我家家风”征文活动选登(三)
来源: 作者:纪检监察室 日期:2017年09月21日 09:08 点击次数:

千年一望

黑龙江省委党校 赵春辉

星辰丽乎天,而经纬必有其属;川岳本乎地,而巨细不无所统。

——《习氏族谱序》

中华开辟文明,已达五千多年。其中有一个链条、一个圆环,极其璀璨夺目、光辉灿烂,那就是家庭、家教和家风。围绕家庭、家教和家风,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与文化,培育了深入人心脑海的伦理与道德。

我在着手准备“领导干部家风建构”一课的讲义时,曾赴河南南阳,在习氏祠堂瞻仰习氏先贤遗迹,并观览《邓州习氏六修族谱》。在整个观谱过程中,我的内心始终是充满温情与敬意的。这套家谱,不仅让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振撼,而且让我深深陷入到对当下每一个家庭,包括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思考当中。

一大摞习氏家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案上,多达五十册。巾帙包裹,青箱当衣;泛着黄光,溢着书香。当我颤抖着双手,小心翼翼地打开时,本来安睡了千百年的习氏列祖列宗,仿佛瞬间鲜活了起来。他们一个个一袭长衫、几绺长髯,向我打拱、向我问候。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庐陵欧阳子,圆睁着眼,一遍遍嘀咕着,“阐明圣道、阐明圣道……”;眉山苏老泉,正襟危坐,“观吾谱,则孝悌之心油然而升”。的确,在这样的一大摞幽灵面前,你必须得毕恭毕敬,不敢高声言语。

一棵大树,要想枝叶繁茂,根必须要深深扎入泥土;一条河流,只有源远渊深,才能流得更长,更长。

习氏,一个因国受姓的百家之一姓,郡望就在陕西商县武关。武关,古称少习,周初时所分封之国。那该不会是周天子姬姓的后裔吧?

东阳堂,这是习氏堂号,合起来就是“宫”的反切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住在宫殿里的人,心里得装着他的人民。

千年一望,千年风雨!

习郁昂首向我走来。他是汉代的一个大官,被封为襄阳公。因喜好山水,就造了一个园林,名之曰习园,又凿了一个大池,名之曰习池。习园鸣琴啸歌,习池流殇吟诗。汉人风度,千古风流。

习凿齿沉思着向我走来。习凿齿做官时,两袖清风,仁爱百姓;闲暇时,遍稽群书,修史立言。他将汉晋比作春秋,荣膺一代史学之宗。

一个人走过来,又一个人走过去。我一个个辨认着,默记着。

习辟强雄姿英发,步履匆匆,他已升任了晋代的骠骑大将军,要赶着去保国安民; 习光祖出任九江判官,一桩桩冤案正等着他去澄清;习义章长史,委身国家机关,奏章积满案头,他眉头紧锁。

一声巨雷,动摇山地,不禁让我骇讶许久。蒙古建元,两宋一统。可是,两个奸相,误了成吉思汗创下的伟业。一个伯颜,弄权有术,一个哈麻,误国有方。习氏先贤,有所谓逸庵明经者,有所谓卧江孝廉者,秉持孤竹遗风,急流勇退;兄弟偕隐,誓为仁者,不仕无义。

千年一望,千年风雨!

我想,建构家风,一定要修修家谱。从先人受姓到现在已经上千年了,子孙散处各地,终不得见;即相处一室,犹视为途人。若祖宗有知,岂不怒煞?仁孝之教,从心任之,不致数典忘祖。

我想,一个国家要有梦想,一个家庭要有梦想,每一个人也要有梦想。人人团结起来,可固家族;家家团结起来,可固民族;民族团结起来,可固国族。国族是什么?就是国家。

一点不错!在这里,个人的胸怀变大了,天地变小了,一个家庭融化在了一个民族里面。

我想,建构家风,一定要写写家训、定定家规。天地之间,以人为本;治国大旨,厚重人伦。这就要求人人孝敬父母、友善兄弟,这就要求夫妇爱敬、家庭和睦,这就要求人人慎交朋友……。这不正是家庭核心价值观吗?

士、农、工、商四业,上可以济世,中可以肥家,下可以润身,所以同等重要,不分伯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正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四民异业,而道一也。”分而言之,士子之业,在勤学也,在不弃也;农耕之业,国脉攸关;百工之业,在国列于六职,人之服食器用,皆由此也。商业可通有无,可通南北,上可充国用,下可顾家身。

小时候学习礼,长大了用它安身,不会流于放荡,不会做事怠慢,这样就可立命了。“礼以固人。”孔夫子云:“克己复礼,谓之仁。”人生要“由礼”而达自由,就是要沿着礼的规范出发,要求我们的行为要重礼,尤其要重冠礼、重婚礼、重丧礼、重祭礼。

现代人总认为,节俭已经过时了,不适合现代社会。真是这样吗?《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春秋传》曰:“俭德之共也。”不仅嫁娶要节俭,就连居室、衣服、饮食也大抵如此。

千年一望,千年风雨!

“谱可以观,可以群。”略一观谱,家族的秘密就都敞开了。一字裁订,微言褒贬;考核准确,颇费苦心。家谱,三十年一续。《习氏家谱》,今已六续。摩之挲之,鼓之舞之。

我想,这就是一家,这就是一国。一家孝,则一国孝;一家仁,则一国仁;一家治,则一国治。古今宜然,中外宜然。

“治世修史,盛世修谱。”谱系于世教,也关乎国教。诗亡而后史作,谱亦从之。因此,有谱作而后一族相聚。不论生者、死者,均系于一群。“生者相依,死者相系。”

国如果无国之道,国会生乱;家如果无家之道,家亦会生乱。礼乐纲纪,就是国之道;家训家规,就是家之道。

自古以来,王者治国,则一国必修正史,一省必修通志,一府一州一县必修邑志,甚至乡镇还有乡土志。一个家庭要修一部家谱,要撰写家训家规建构家学,其义也正在于此。因为不立谱不立传,这祖功、这祖德,怎么传下去呢?而我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根在何处呢?

扎根是我们灵魂的需求,而且要多重的根!

千年一望,千年风雨!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