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党风廉政建设 > 正文
“我家家风”征文活动选登(四)
来源: 作者:纪检监察室 日期:2017年09月25日 15:10 点击次数:

 溶入血脉的家风传承

                 

我祖籍吉林省德惠县。听长辈讲,祖上是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东北的。长途迁徙,生存不易,没有了祠堂,没有了匾额,甚至连家谱也在漫漫离乡路上遗失,但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作风却彰显族规祖训,激励前世先祖劈波斩浪,引领后世子孙继往开来。

曾祖父我是未曾谋面的。记忆中祖父的样子永远是那个身材魁梧、面膛黑红、声音洪亮的慈祥老爷爷。祖父原本是吉林德惠一普通农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兴建各林业局,招收大批林业工人。三十岁出头,正值壮年的祖父听到消息,毅然拜别父母,挥泪妻儿,踏上了挺进茫茫小兴安岭的征程。儿时的我曾瞪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听祖父讲他的奋斗史:“那时候,咱伊春的冬天是真冷啊!零下四五十度,风吹脸上跟刀剌似的。多厚的棉袄都能打透啊!干活出一身汗,风一吹,又冷又湿,直往骨缝里钻,要不喝点烧酒,都挺不住啊!夏天,早晨三点就得上山,趁着天没热,多抢点活。等太阳一出来,蚊子、小咬就都上来了,直往你身上扑。干一天活累不说,又疼又痒是真难受啊!我们一起来的五六个弟兄都熬不住回老家了,最后就剩我和你杨爷爷了”。我好奇地问:“爷,那么苦,你咋不回老家?你不是说那时候咱家不穷吗”?祖父摸着我的头“孩子,咱家人口多,要是都吃你太爷打下的江山,那不坐吃山空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爹妈置满屋,得闯出去,自己打江山,日子才有奔头。啥苦呀,一咬牙就挺过去了。咱家祖上闯关东不吃苦能闯过来?你太爷从长工干到自己有房子有地,不吃苦能挣来?吃得了苦才能过上好日子。我是家里的少当家,得带个好头,领着大家往好日子上奔”! 1961年,祖父举家从吉林德惠迁来伊春林区。那一年,父亲16岁。祖父对父亲讲:“儿子,爹知道,你初中毕业后进林场当工人也不少挣,但是爹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读书人。一家没有读书人不行,光靠出力气兴不起来。以后国家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你好好念书,爹还干得动,你考上啥学,爹都供”。至今,父亲还记得他参加中考时病了,是祖父用宽阔的脊背背着儿子进的考场。在祖父的激励下,父亲考取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成为我们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

回想起这些往事,我对坚忍不拔、自立自强的祖父充满崇敬。这位老人,放弃家里“少当家的”安乐生活,只身挑战朔风酷暑;这位老人,自己只有初小文化,却懂得知识能兴国兴家;这位老人,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挣过一个月500元的高工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家人的幸福生活;这位老人,曾经连续每天超过12小时的重体力劳动,用满腔的热血溶入祖国的建设洪流。他承上启下,带领整个家族从农村走向了城镇,他勤劳勇敢,为后世子孙树立了楷模!

父亲是幸运的,他赶上了文革前进入大学的末班车,父亲又是满怀遗憾的,做为工科院校的学生,他只学过一年的基础课,专业课还未接触,就遭遇了“十年浩劫”。父亲常戏称自己为“高中水平”。大学毕业后,父亲回到家乡一座钢铁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没有专业基础,父亲便和老工程师虚心学习。可是不久,老工程师由于工作需要调走了?没了师傅怎么办?父亲没有放弃,找来书本自己学。掌握了理论知识,可是没有实践经验怎么办?父亲打报告,请求组织派他去兄弟企业调研、实习。父亲告别身怀六甲的妻子,直到我出生前十天,父亲才匆匆赶回来,我刚一满月,父亲又走了。寒来暑往,父亲行色匆匆,月落日出,父亲挑灯夜战。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身穿一件灰白色的中山装,瘦削的身体,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一次吃饭时,父亲的筷子忽然停在空中,拿筷子的手也不动了,可口中却念念有词,十几秒钟后,他突然冲到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母亲讲,父亲一定是有了设计上的灵感。父亲有胃病,经常是一手揉着肚子一手在画图纸,母亲心疼地劝他歇歇,他却总笑着说“没事,一咬牙就挺过去了。等试轧成功了一定好好歇歇”。试轧成功那天,父亲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我们期待的父亲的休息却未如所料,走向管理岗位的父亲更加忙碌了。我上高中时,父亲已经是全厂的领头人。一次,为搞技术革新而连续奋战两天两夜的父亲晕倒在办公室,当我和母亲红着眼圈跑到医院看望父亲时,他笑笑说:“没事,就是累的,歇两天就好了”。可是第二天,生产一线又出现了他的身影。我哭着对父亲说:“爸,你就歇歇吧!这么熬,你身体吃不消啊!”可父亲说:“攻坚阶段,作为主心骨的我不能倒啊!一咬牙就挺过去了”!就是这样,父亲带领着这个山沟里的企业闯进了中国500强企业的前300强!父亲干到68岁才真正退休,那是因为在出差的路上发病了,母亲和我联合请求单位才退下来的。每次看到父亲翻看他那一大摞荣誉证书的时候,我都能体会到他心中对过去的自豪与对工作的留恋。面对已经年过古稀的父亲,我心中思绪万千。父亲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他勤奋好学,使整个家族有了儒雅之风;他恪尽职守,教导女儿看淡钱与名;他开拓进取,带领一个企业迈上新台阶:他老骥伏枥,给年轻人扶上马又送一程。这样的父亲值得我骄傲!值得整个家族骄傲!

回想祖父和父亲的奋斗历程,我对祖母和母亲也心生钦佩。在祖父闯荡小兴安岭的岁月,祖母要照顾二位公婆,要抚养五个儿女,承担了全部家务,挑起了生活重担。她没有抱怨,只有更加勤恳,她吞下眼泪,心中满怀希望。孝敬公婆、支持丈夫、关爱儿女,这不正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吗?在父亲“背水一战”的时光,母亲要做好自己教师的本职工作,要承担全部家务,要培养两个年幼的女儿。当母亲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挂满了12个奖状,当父亲捧回了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证书,当两个女儿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母亲鬓角的根根白发里饱含了作为教师、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一腔心血。她的坚韧不拔、自立自强赢得了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母爱重于山!

如今的我,已人到中年,回首往事心感慨,半生经历浮眼前。当年高二会考时,我眼病发作,迎风流泪,答题是伴着痛哭状进行的。当时心中只有一句话,就是祖父、父亲常说的那句话“一咬牙就挺过去了!”这句话伴我走过十几年的求学之路,这句话伴我在丈夫出国做访问学者时,独自带着2岁的女儿撑起一个家,这句话伴我完成24万字的书稿,这句话也将伴我走过未来的风风雨雨,笑看落叶繁花。

家风是一个家族优良精神品质的传承。我家家风没有匾额书卷去体现,没有戒尺家法去严惩。但是,这份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精神已经溶入每一代的血液、透入儿孙的骨髓。它体现在言谈举止,汇聚为行事作风。它将一代代延续,并将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熔炉里传承。

     

公共管理教研部  任春梅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