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一)
来源: 作者: 日期:2025年09月28日 17:54 点击次数:

铭记抗联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苗萃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伊春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校长


2025年9月3日,晨曦笼罩下的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我,作为一名党校中青班的学员,怀着无比崇敬与肃穆的心情,置身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现场。当那盛大的阅兵仪式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我眼前缓缓铺展时,一种难以言表的震撼与自豪之情,在我的内心深处汹涌澎湃。

当合唱团青年们清澈而激昂的歌声响起,《松花江上》的旋律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民族记忆的闸门。“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轻声跟唱,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那泪水里,饱含着对东北同胞十四年苦难岁月的深切同情,对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的无比愤慨,更蕴含着对“家国”二字深刻内涵的强烈认同。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清晰地看到了当年白山黑水间,东北同胞们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遭遇,也看到了无数抗联志士为了保卫家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而抗联精神,作为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信念和不懈奋斗的宝贵结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将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与日寇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斗日寇,他那坚定的身影在皑皑白雪中显得格外高大。当他最终壮烈牺牲后,日军剖开其胃部,只见草根棉絮,那一刻,敌人震撼了,而我们却为将军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而倍感骄傲与自豪。赵一曼烈士受尽酷刑,却依然高呼“我的主义是抗日”,她在遗书中对孩子写下“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那一字一句,都是她泣血的铭志,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还有无数不知名的抗联战士,他们在白山黑水间,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抗日寇的钢铁长城,用生命诠释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抗联精神是我们教育事业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如同璀璨的星辰,应该被永远传承和弘扬下去。工作中我会将抗联精神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组织教师研学抗联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以敬业奉献、勇毅创新的姿态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为培育“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赋能,让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

作为党校中青班的学员,我将以抗联精神为指引,把对历史的铭记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把对英烈的敬仰转化为实干的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迎来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从林海雪原到神州北极:

东北抗联精神在漠河的传承与践行

李思瑶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漠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漠河,祖国版图的金鸡之冠,这里不仅是地理的极点,更是精神的高地。当年抗联将士“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奋斗,如今已熔铸成“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的坚定信念。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中,东北抗日联军创造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铸就了光耀千秋、永载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名来自漠河的学员,我深切体会到这份精神遗产在漠河这片热土上的深远影响和时代回响。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它蕴含着忠诚于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展现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彰显着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情怀。

一、历史回望,抗联精神的深厚内涵

东北抗联的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极为艰苦的一页。1931年至1945年,在失去党中央和关内主力部队直接支援的极端困境下,抗联独立奋战长达14年之久。抗联鼎盛时期编有11个军,约3万余人,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数万次。他们常年转战于林海雪原之间,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在补给严重匮乏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斗争。杨靖宇将军腹中尽是枯草棉絮仍战斗至最后一刻,赵一曼女士身受酷刑仍高唱《红旗歌》慷慨就义。这些英雄事迹,正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壮烈写照。

漠河,祖国最北端的边境城市,每年冰封期长达八个月,历史最低气温达零下53摄氏度。在这片极寒的土地上,红色基因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近年来,漠河市充分发挥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使广大游客特别是党员在欣赏北极美景的同时,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性修养。我们创建了“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党建品牌,3400余名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的铮铮誓言,让这成为北纬53°线上的“红坐标”。

二、地理坐标,漠河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

作为主管文旅工作的副市长,我深知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文旅融合,让红色记忆可触可感,让抗联精神鲜活起来。

漠河北极流动党员驿站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驿站不仅为流动党员提供避暑休憩、应急医药等温馨服务,还可以登记申领徽章,留下找到最北党组织的印迹。四年来,该驿站已为流动党员、游客提供“红色”服务10.8万人次。

我们打造了“北极红色驿站”,面向游客、党员提供红色教育、旅游咨询等服务。截至2025年6月末,北极红色驿站已服务游客和党员4万余人次。漠河市将“五·六”火灾纪念馆、初心广场、党史长廊等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去年9月至今年8月,北极村旅游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实现65.2万人次、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105%。

三、精神引领,兴边富民的实践成效

东北抗联精神不仅蕴藏在历史记忆中,更体现在当下兴边富民的实践中。我们坚持“红引擎牵动绿发展”,让抗联精神成为推动漠河发展的强大动力。漠河市创新拓展出“城市党建”、“景区党建”、“国门党建”和“古莲老区党建”四个党建联合体,辐射121个驻区单位,构建起全境覆盖、区域统筹、地企融合、军地互动的党建新格局。我们实行“1名党员+10户村民”联防机制,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和护边员全天候巡边护边;用好“四所一庭一中心”,全方位化解矛盾纠纷。将生态旅游作为“龙头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双寒”产业,红河谷寒地测试基地吸引多家车企入驻。发展观光农业,培育种植各类花卉30万株,扩大寒地玫瑰种植规模,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产值。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东北抗联精神的挖掘和传承,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推动漠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不竭动力。我们将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学”与“做”紧密结合,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开新局、办实事的强大动力,叫响“神州北极”品牌。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区域红色资源,开发更多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我们将支持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让红色文化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人们生活。

冰雪严寒,冷却不了我们炽热的报国心;偏远边疆,远离不了我们坚定的跟党情。当年抗联将士们在林海雪原中浴血奋战,为我们守护了这片土地;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继承他们的遗志,在这片热土上建设家园、守边固疆。我们将继续高举东北抗联精神的火炬,照亮漠河振兴发展的新征程,让祖国北疆的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砥砺践行初心使命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有感

汪兆昱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80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名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深感骄傲和自豪,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感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一定要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谱龙江全面振兴新篇章

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我们龙煤双鸭山公司地处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这片土地流淌着抗日先烈们的热血,无数英雄人物用生命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为此,我们更要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尤其是作为一名煤矿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当前煤炭市场需求低迷、企业经营压力加重,发展举步维艰的严峻形势,必须要带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英烈学习,向先辈看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立足企情,持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矿工精神,大力传承“宁可汗水漂起船,不让国家缺煤炭”的奉献精神,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高效的行动,切实保障生产接续,稳固产量规模基础,全力以赴多出煤、出好煤,坚决打赢生存发展保卫战。

二、自信自强、笃行不怠,勇挑企业安全健康发展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抗战胜利80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强国复兴伟业的征程上,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工业基础薄弱到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科技落后到在众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奋力谱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作为国企管理人员,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决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将“严细实真精”作风体现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上,持续推进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助力企业争做我省煤炭保供“压舱石”、能源开发“主力军”,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可靠能源保障。

三、坚定信心、立志强企,助力谱写龙江全面振兴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担负着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任务,我们龙煤集团是我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国有煤炭企业,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识整体,立足本职,抓实生产组织各项工作,牢牢把握资源、队伍、管理和技术优势,做好超前谋划、超前摆布,充分释放安全产能,全力提高采煤生产水平。狠抓作业现场管理,切实抓好采场摆布、生产工艺、劳动组织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工时利用率,加强后配套服务,确保采煤生产各环节高效衔接。坚定不移夯基础、上标准、抓长远、促发展,加强“四新”推广应用,积极应用科学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等,不断优化生产工序工艺,全面提高设备开机率、正规循环率、工程精品率,稳固煤炭主业基础。尤其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龙煤集团部署要求,把抓好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责任,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聚焦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各类风险,坚守安全底线,筑牢安全基础,以坚定的信心、过硬的作风、科学的举措,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传承精神是为了更有力地推动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以不负时代、不负信任、不负重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本系统本战线人员,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企业的新业绩,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