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
有一种力量叫做信仰 ----第24期正处级经济班
来源: 作者:cxz 日期:2011年11月15日 10:15 点击次数:

 

有一种力量叫做信仰

24期正处级经济班第二组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

――摘自电视剧《潜伏》片尾曲《深海》

 

电视连续剧《潜伏》播出后好评如潮,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并且成为谍战剧难以超越的经典。我觉得,除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外,其中最打动人心的,是其中展示的信仰的力量。

余则成为什么能从一名国民党的军统特务转变为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呢?就是缘自信仰的改变。小说《潜伏》的第一句话说:“余则成是一个老实的知识青年。”的确,一开始,他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最大的梦想就是和心爱的女人左蓝过上幸福甜蜜的小日子,“党国和主义”与他无关。怎料温婉可人的左蓝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女战士。爱人的策反曾经让他在情感上无法接受,几近彷徨。他之所以开始向共产党靠拢,一方面是国民党从上到下自私自利的丑恶行径让他心灰意冷,另一方面很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对左蓝的爱。而后来,又正是左蓝的死让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再后来,罗掌柜、翠平、廖三民,他身边一个个共产党员信仰坚定、舍生取义的行为一次一次更加坚定了他本来模糊的信仰,使他对党的追随最终超越了祭奠爱人的层面,成为自己内心中真正的渴望。

余则成一生之中甚至没有参加过一次入党仪式,在得知党组织接纳他为正式党员的时候,他只是轻轻说了一句“我会奋斗终生的”。但,看着他在凶险环境中坚持战斗,我们能感受到那种不断巩固和提升的信仰所带来的日益强韧的力量――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反观剧中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精英们“嘴巴里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嘴脸,道理再简单不过,国共双方内战的此消彼长,其实不就是前者信仰沦落腐化堕落,而后者坚持信仰忠贞不屈的较量结果吗?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优秀共产党员吴大观中学毕业于百年名校扬州中学,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并赴美留学,是一个接受过良好中西方教育的典型知识分子。求学期间,因眼见日寇飞机轰炸神州、无数国人惨死,而毅然由机械系改报航空系,从此一生执着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63起连续46年每月“多交党费”累计21万元左右,给希望工程等各项捐款9万元,临终前除了给老伴留下一些生活费外,剩余10万元积蓄全部上交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吴老当年选择参加革命跟党走,是觉得共产党的纲领与自己的价值理想相吻合。文革期间,他受冲击、被揪斗、关牛棚,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时候,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胜利。晚年的时候,他说:“历史证明,选择投奔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是什么让吴大观的一生只为一件事情执着奋斗?是什么让他“文革”时遭受迫害左眼完全失明后,依然无怨无悔用一只右眼如饥似渴地工作,直至生命终点,从来没有动摇过“航空报国”的赤子之心?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坚定的信仰的力量。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谈到信仰时是这样说的。他说,“就像国外的航天员有自己的信仰一样,中国的航天员信仰共产主义,这是一种精神力量。在执行任务前,我们不会像外国同行一样祷告,但是我们这个共同的信仰会成为集体的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在太空这样一个没有国界,也没有地球上的一些规范的环境中,使我们更为团结,也成为我们完成任务的有力保证。”

一种精神是否伟大,一种信仰是否崇高,只需去考察饯行这种精神和信仰的人的精神状态,看他们是怎样活着,又怎样为这种精神和信仰而奋斗。因为信仰产生于人,其指向也是人,其起点和终端都是人本身。而在共产主义信仰上,有太多人可以为伟大和崇高做出令人钦敬的注解。建党90年来,有多少共产党人为着共产主义信念奋斗终生:他们中有建国之中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者;也有现代化建设之中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这种信仰,以及以这种信仰为动力的先进人物和伟大行动,自建党至今,90年中从未间断,并且在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时代光芒。

信仰不是在甜蜜的生活中为了寻找生命终极意义而感叹,而是在血肉与炮火中相信存在一个崭新世界的坚定;信仰不是某些文人的“养一池闲愁向谁诉说”,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一种如滔滔江海般奔腾长流的气势;信仰也不只是初始时铮铮作响的誓言,而是对誓言的坚守,是虽百折而不回、虽九死而无悔的坚韧。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成为一种力量。当我们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依托,我们就会像无数先辈一样,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诗人惠特曼如是说。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当飞速的社会变迁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带来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候,坚持信仰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会经受种种考验。我们必须常怀忧患意识,坚定自己的信仰。

坚定信仰,就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实现融合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进程之中,就是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奋斗不息。

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作为高校的一名普通思想政治工作者,我想,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同时,要在积极主动宣传、普及、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功夫,把信仰的力量传递出去,让这种力量走进更多人的心中。要把握时代脉搏,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创先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贯彻科学发展观,永远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放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使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观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班主任王晓光老师供稿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